/资讯中心/趋势研究/金融科技成互联网金融红利来源

金融科技成互联网金融红利来源

发布时间:2018-07-30 分类:趋势研究

2018年,互联网金融可谓冰火两重天。

7月13日,中国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——51信用卡正式登陆港交所,市值破百亿,51信用卡从一款简单的账单管理工具发展到综合的金融科技服务,只用了6年,正是踩准了这一轮互联网金融的风口。

融资、上市是互金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的最好验证,但在51信用卡上市当天,又是大量的P2P平台连环爆雷。

整个7月,互金圈真是雷雨交加,P2P爆雷潮成为常态,第三方数据显示,6月停业及问题P2P平台数量增加到80家,其中问题平台63家。截至7月20日,全国P2P网贷爆雷252家,其中229家倒闭,23家出现逾期或提现困难。问题平台由江浙沪地区,蔓延至北京和深圳,其中不乏累计成交额超百亿的大型平台。

中国的互联网金融,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洗牌,一边是平台爆雷,另一边排队上市。

而且,互金公司的融资仍不断。京东金融此前也正式宣布获得130亿融资,投后估值约1330亿元人民币。而蚂蚁金服的估值在获得140亿美元融资后,估计超1500亿美元,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。

如此密集的上市和融资,在互联网金融的历史上少见,一些平台在蓬勃发展利好不断,另一些公司此刻正深陷炼狱,可谓“既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”。

但纵观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,行业也一直波折不断,经历过大劫也迎来过春天,更多的企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。但这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是看得见的,今天绝大部分人都实现了金融的更便利、更灵活、更多选择。

互联网金融是中国新世纪、新时代民间金融和草根金融的一次伟大实践。借助科技手段,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的管制和垄断,在普惠金融、扩大投资者的投资范围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都做了有益探索,而且这些探索还在继续。

支付与网贷兴起

2007年,中国的第一家网贷P2P拍拍贷上线时,国内对网络借贷、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基本还处于一片空白。

传统中国是个熟人社会,即使是民间借贷也往往限于熟人之间,而网络借贷则跨越了熟人社会的模式,跨越地理界线,能满足小微和个人的借贷的需求。

不过,直到2013年,互联网金融都不算是一个大的风口,以网贷数据来看,截至2013年国内注册的P2P平台也仅有十几家,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蛮荒时代。

所以有一个说法,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是余额宝诞生那年,因为余额宝像是鲶鱼一样,激活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
余额宝,对接天弘基金,让理财变得操作简便且可随取随用,一下子萌发了国人的理财意识,同时激活了金融行业的技术与创新。不仅如此,余额宝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支付宝以及整个支付行业,带来了超级入口,2014年10月,脱胎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正式成立,仅3年多之后它变成为估值1500亿美元的超级巨头。

同样是2014年春节,中国传统的红包通过移动互联网工具微信红包突然火了,就像余额宝的意外爆红一样,微信红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,并彻底激活了微信支付,成长为腾讯金融的重要板块。

P2P,同样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,不仅满足了个人、小微企业的消费和经营性贷款需求,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理财的选择。而在发展过程中,基于实际需求,P2P凭借大数据风控、云计算等技术,促进了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,也让中国的普惠金融在实践中有了更多的探索。

2014,也是消费金融全面崛起的一年,继修订《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》之后,银监会从这一年下半年开始大幅放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,兴业、招联、海尔、苏宁和马上等消费金融公司密集获批。这一年,京东在2月份率先推出“白条”,拉开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大幕,使得京东金融成为日后又一只巨大的独角兽。

同时,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战火还燃烧到了校园市场,诞生了日后只消费金融的独角兽企业分期乐与趣分期。

2015年,互联网金融继续快速发展,一些巨头们的新产品不断推出,这一年4月,蚂蚁金服推出“花呗”和“借呗”,随后不久微众银行“微粒贷”上线。

在校园市场,分期乐与趣分期激战正酣,鉴于中国校园市场的巨大潜力,它们成为风投的宠儿,分别获得了京东与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,互联网消费金融真正迎来爆发期。

监管与洗牌

也就在2015年7月18日,央行联合十部委正式发布了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确立了互联网支付、网络借贷、股权众筹融资、互联网基金销售、互联网保险、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,同时明确了监管职责分工等。

对于P2P而言,实际上也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行业“无门槛、无规则、无监管”的三无状态。但是因为过去无门槛,行业鱼龙混杂,泥沙俱下,一些骗子和坏人也进来浑水摸鱼。

一家名为e租宝的平台突然崛起,它的广告登上央视和地方卫视,江湖上流传着其神秘背景的传闻,其成交量更是盖过所有的平台,一度成为龙头老大。

而指导意见出来的半年后,2015年12月16日,e租宝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,不久后警方公布e租宝非法集资500多亿,原先的所谓特殊背景被证明是子虚乌有。

2016年,P2P行业依然在野蛮生长,上半年新增P2P平台超过1000家,行业里融资案例一个接一个。但是问题平台的数量正在剧增,坏典型太多,行业的形象在变化。

2016年夏天,中国股市经历短暂的牛市随后出现股灾,而P2P被认为是一大元凶之一,因为不少P2P提供配资业务,在股灾方面推波助澜。

从e租宝恶劣影响再到P2P配资,或许让监管层意识到金融市场比预期的更加混乱脆弱。以e租宝的覆灭为标志,从中央到地方,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2016年4月,从中央到地方,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正式启动。根据计划,这项整治工作会在一年内结束,不过专项整治已经延迟两年,时至今日,这场大整治依然未完成。

2016年8月24日,银监会等四部委出台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》,被称之为我国P2P网贷行业的第一部全面的“基本法”,确立了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,采用备案制,并列出一长串负面清单。

暂行办法规定备案是一年,但直到现在,也没有一家平台完成备案,备案时间一再延期,互联网金融的复杂程度或超出想象。

进入2017年,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收紧。这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在提及互联网金融的时候,语调空前严厉:“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。”

但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,社会依然强盛,可谓野火烧不尽。大量P2P洗牌退出,现金贷开始崛起接力成为贯穿全年的主角。

这一年,成百上千家现金贷平台冒了出来,发展到后来,其数量之多决不亚于P2P巅峰时期。但现金贷业务模式简单粗暴,甚至沦为低门槛的流量生意,对一些投机者来说,如此直观的暴利门路可谓千载难逢。头部平台一个月赚1个亿、2个亿的消息迅速流传开来,反过来吸引更多人铤而走险。

2018年,监管继续发力,以P2P为例,原定于今年6月的备案期限,又宣布延期,而且这一次显得有些遥遥无期,整治工作推到明年。

而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恶化,流动性收紧,加上借款端违约率上升,使得整个P2P遭遇整体流动性危机,投资者信心下滑,大规模的赎回挤兑等,P2P爆雷潮、清盘潮席卷整个行业。对于大平台来说,他们还是有充足的资本来化解这场危机,但对于中小平台来说,突然增强的流动性,足以压垮它们。这也给互联网金融上了生动一课,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。

新势力崛起

几年下来,虽然行业不断洗牌,整个互联网金融涌现了诸多成功的新技术、新模式和新公司却是事实,尤其是在强监管之下,金融科技成了所有互联网金融的救命草、红利来源。

从2017年到2018年,无论是BATJ头部巨头还是一些网贷平台、现金贷等,对外口径上都变成了金融科技、实体赋能等级……这些都具有风向标的意义。

也就是说,无论是互联网金融、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将金融科技作为发展新引擎、新动力。而事实上,借助金融科技,各类金融机构在场景、获客、资产、风控等领域的创新,确实带来了效率和盈利的提升。

尤其是蚂蚁金服融资后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,京东金融投后估值约1330亿元人民币,这些背景强大的消费金融公司,未来一到两年内上市已无疑。除此之外,腾讯系的微众银行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上市的企业。微众银行在“微粒贷”的带动下,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高速发展,主攻业务为个人消费信贷等消费金融服务。

尽管现在网贷行业处于低迷和洗牌期,但2018年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,将会迎来一波头部类互金公司的融资和上市潮。